生物识别的未来领航标——我校虹膜识别系统成功完成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13-12-15 浏览次数:518

近期,记者获悉电信学院教师沈文忠成功将虹膜识别系统专利转化为成果,研发的双目壁挂式虹膜识别门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该成果参加今年10月的国际减灾应急与安全博览时受到业界关注,《解放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必然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这种趋势已经在全球各地的各种应用中逐渐显现出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具有高度独特性的虹膜识别特征技术

人体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呈现一种由里到外的放射状结构,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

虹膜识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足以分辨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沈文忠老师自豪地说,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测试报告显示,我校的虹膜识别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告诉记者,虹膜识别系统因其独特的生理和医学特征,较其他身份识别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虹膜纹理具有稳定性和不变性,而且,人在出生六个月之后,除非极少见的反常状况、身体或精神上大的创伤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数十年没有多少变化。

虹膜纹理具有绝对的唯一性,每个人的虹膜都拥有独特的机构文理。

虹膜纹理具有防伪性,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通过外科手术改变一个人的虹膜纹理,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没有实现的可能,且伪造活体虹膜极其困难,从这一点来看,虹膜识别具有难以伪造的特性。

虹膜纹识别有非侵犯性,在收集虹膜信息的时候可以做到非接触采集,这是其他身份识别方法做不到的。

科研成果的成功转换始于兴趣和创新

老师坦言,他们的研发过程曾遇到许多问题,从有最初想法到实现成果转换历经十几年时间。记者追问他所碰到的困难时,老师一笑带过,他认为不经历挫折,不可能有创新和成果,真到了成功的那一天,曾经的挫折和困难都已是财富。

他向记者展示了每个研究阶段的代表产品。当前比较成熟的有三种,壁挂式X86、壁挂式ARM和手持式,这些都是从单目识别开始,逐渐开发成双目识别。“FAR错误接受率<1/100万,活体虹膜识别,眼镜反射光斑检测,用户重复注册提示,多识别模式选择(左、右、任意、双眼),视线对准检测与提示,支持WinCELinuxWindows,兼容低主频ARMX86处理器,双眼识别算法授权费<200美元/台,采集范围大于60mm,工业级触摸液晶屏,WIFI无线网络,俯仰适应不用身高……”历数这些产品的功能,老师的眼神中满是兴奋与期许,仿佛在向我们介绍他最得意的孩子。

老师的如上研发成果可应用在各行各业,例如学生签到、公司考勤、门禁等系统,在电力行业也可得到充分的应用。虹膜识别技术的高精度、快速度、高防伪能力等特征能有效避免变电站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安全性,能有效消除替班顶岗、越权操作、事故无法追溯责任等安全薄弱点;它同时可与变电站五防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智能门禁系统高度集成,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老师除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进取研发新成果外,还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堂教学中,老师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手把手教导大家如何开展科技创新。虹膜识别的相关研究对本科生来说难度较大,但老师还是乐于在课堂上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老师说他最想教给同学们的是如何拥有创新的兴趣和决心。目前,有三名电信学院的毕业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创新创业。(记者 朱瑞 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