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联盟给地方高校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5-09-24 浏览次数:647

MOOC(慕课)来了,来得有点猛,给传统课堂带来的冲击是“革命性的”。清华、北大等39所高校曾联袂组建了一个慕课平台,将各自拿手的精品课放到网上,供学生分享。“211”“985”高校人才济济,随便一所出来晒几节课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难就难在了地方高校。地方高校优质师资比较少,优质课程自然就少,且经费紧张,难以支付高额慕课制作的费用。而由深圳大学牵头,国内76所地方高校携手成立的“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的探索及成效,值得思考和探讨。

76所地方高校一年开发25门课程

  2014年5月,“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成立。“UOOC”是大学在线公开课的英文缩写。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解释说,优课联盟有别于慕课联盟,将更加体现地方高校的特色,整合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

  按照这个联盟最初的构想,成员高校可将本校优质课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联盟门户网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在线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形式完成学习。课程采取线上考试,或线上、线下混合考试。同时,联盟所有课程均有建议学分,加盟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确定具体学分值。

  一年过去了,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开发上线课程25门,选课学生数超过2.5万人。联盟当初的设想已经变为现实,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且与学生学分“挂钩”,实现了“跨校选课、学分互认”。

  据深圳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晖介绍,作为牵头单位,该校拿出专项资金,鼓励本校教师开发优质线上课程,目前已开发并上线13门,包括“生活中的经济学”、“积极心理学”等,还有30多门课程已经立项,教师参与优课制作的劲头很高。另外,“优课”所有课程、知识点都按程序进行技术设计,视频播放5—8分钟后,便弹出互动题目,只有学生回答了才会继续进行。学校还安排了教师进行线下辅导,学生自愿选择线上或线下课程学习。目前,该校线上选课学生有3600多人,学生总体反映不错。

  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实现了跨区域资源共享,解决了地方高校在一些课程方面师资不足等难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优课联盟倒逼高校学分制改革

  优课联盟目前提供的是免费课程,这些课程的制作成本由相关高校分担。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这样的课程不可能永远免费,因为课件制作及平台运行维护是需要成本的。假如有一天相关高校无法分担这些成本,课程不再免费了,学生还会从网上选课完成学分吗?

  目前,我国高校是按学期或学年收取学费,这些学费包括了课程的费用。各高校虽然有学分要求,但学分并未与学费直接挂钩。如果优课收取费用,学生等于要在缴纳学费的基础上,额外再缴纳线上学分的费用,到时可能会牵涉学费退费等麻烦的事情。对此,深圳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省教育厅支持他们进行学分制改革探索,学分制收费有望今年下半年在深圳大学试行。

  有专家认为,学分制收费一旦成为现实,再加上优课联盟课程的推进,学生修完学分提前毕业将成为可能。而提前毕业在深圳大学已有先例,该校早些年实行的弹性学分制,给本科设定的年限是3—8年,迄今已有300多名学生申请提前毕业。

优课应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华南师大教授焦建利对优课的思考很理性。他认为,优课应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首先,大学管理者要了解优课,然后将优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将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校外优课与本校面对面教学结合起来,将国际课程合作与本校课程结合起来,再进行学分互认,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仅仅运作一年,能走到这一步已属不易,今后依然会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如何降低优课制作的成本,如何吸引普通教师参与制作课件,如何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如何让线上的教师合理取酬,如何将优课制作与教师的工作量及职称评审挂钩,如何制定联盟课程配套教材管理办法等,都有待逐渐完善。

  作为优课联盟的牵头单位,深圳大学举办了4期优课教师培训班,联盟高校的304人参加了培训。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加盟到优课队伍中来。他们希望通过3年的努力,争取200所地方高校加盟,力求开发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让更多的地方高校师生受益。(本报首席记者 李曜明)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