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7学科跻身一流 进入国际评价体系前千分之一

发布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316

     2014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单行本出版,在82个行政审批项目中,“国家重点学科审批”被取消。目前沪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共17个,取消审批并不等于取消重点,上海教育部门正引入国际视野,动态监测学科建设,实行“有进有退”。根据最近更新的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统计,上海高校现有7个学科列入ESI“前千分之一”,数量居全国第二;到明年,上海有望拥有10个以上学科,具有冲击国际一流学科的能力和影响力。

  对标国际,知己知彼。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衡量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国家和地区国际学术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通常情况下,某校某学科ESI排名进入 “前千分之一”,实际排名相当于位列学术界“500强”、甚至百强,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

    大学的声誉由每个学科的声誉逐步构建而成。此次沪上的“前千分之一”学科主要分布在3所高校的4类学科。分别是:复旦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同时,上海还有65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行列。市教委表示,通过其后5年的一流学科建设,到2020年,全市可望有20个以上的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据了解,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行“2+3”节点的5年建设周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左右,上海将对在建一流学科进行首次动态调整——对建设成效不明显、停滞不前的学科,在节点考核后将进入退出程序;而对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的学科优先予以立项支持,对建设绩效明显的学科加大持续投入建设经费和项目激励。

  最新监测结果表明,在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名单上,60%学科的进步显著快于用以比较和参照的“标杆校”;部分在建一流学科的表现甚至优于国际标杆校,在若干国际可比重要指标方面已跨入世界一流之列。上海将对相关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在“高原”上建“高峰”,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校学科体系。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201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