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了新一期的《教育规划与战略研究报告》。在《报告》的战略研究专刊中设置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十年成就系列案例。我校报送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案例《舞好绩效评价“指挥棒”,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成功入选。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号召,以绩效评价为抓手,推动学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所电力类高校,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将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目标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科学、精准、动态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构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体系成为必然趋势。自2018年起,上海率先施行高校分类评价改革,将高校划分为多种类型,引导高校科学定位。我校积极响应,从教学型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学校依据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应用技术型内涵特征融入绩效评价标准,构建了与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发展相适应的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改革机制体制方面,我校全方位发力。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与结果结合、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制度建设上,精准定位目标管理方向,协同驱动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挂钩,还制定实施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评价主体与手段上,发挥评价诊断功能,强化数据治理,提升学校智慧决策水平 。
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学校覆盖多个关键领域。教师分类评价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严把师德师风标准,强化分类评价,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搭建评价系统,完善 “五育” 评价,创新结果应用;教育教学评价注重实践,健全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完善课程过程化考核;科研评价改革重实效,淡化数量,突出创新和社会服务贡献;产教融合团队评价重协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团队活力。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我校在创新发展上成效显著。教师科研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评价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