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海科技报》以“‘引凤来栖’与‘自主培养’并重”为题对我校人才强校工作纪实报道。全文如下:
近期,国家第五批“高端人才”评选结果揭晓,由上海电力学院推荐申报的邵立东博士成功入选,实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突破。李和兴校长介绍说,近年来,上海电力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一整套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4”计划助推“人才强校”战略
为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满足高水平有特色电力大学的建设目标对人才的需求,2009年末上海电力学院出台了“1+4”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领军人才造就计划”“光明计划”“百人计划”是“1+4”计划中的海外高端人才刚性引进平台,迄今,学校已通过该平台引进了3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
学院201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卓越计划”首批试点单位。针对新进青年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学校制定了“双师计划”,先后和外高桥电厂、石洞口电厂、宝钢电厂、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协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近30%的工管类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培英计划”的重点是为学校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目前,已经选拔4届计80多人。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已经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每人都发表过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量质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初显
据统计,2008年以来,学院已成功申报国家“高端人才”1人、上海高端人才1人、上海“高端人才”12人、上海“领军人才”1人、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浦江计划”4人、“曙光学者”4人、其他市级人才计划20多人,在上海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已经接近4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5%,师资队伍总体呈现学历高、素质强、重实践、强特色的良好发展趋势。
师资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继2012年学校成功申报15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后,去年又成功申报12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
引才引智并举创新完善机制体制
2013年3月,学校又出台了“汇智工程”,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智慧引进和智力引进并重,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持。
“汇智工程”中的“特聘教授聘任工程”和“光明学者柔性引进工程”也可称之为“借脑工程”,旨在吸引和凝聚一批国内外学术界的精英,为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战略发展引领谋划,带动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团队建设。如今,已成功聘任了4位特聘教授和5位光明学者。
“电院之星培育工程”是上海电力学院推出的另一举措,重点是在青年教师中培育一批能够冲击国家级人才计划的苗子,同时产生更多的国家级科研成果。目前已遴选首批2名“电院之星”赴国际著名高校培养培训,学校智能电网研究院聘任了首批12名“特聘研究员”。李和兴透露,学校计划每年遴选3至5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拜“特聘教授”和“光明学者”为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子”培养。
校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