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中高校可以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09-03-09 浏览次数:176

                                       作者:杨德广 

  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严重地波及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冲击不大,但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中央政府到各地区、各部门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以便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有些部门、有些行业一方面面对危机,迎接挑战,一方面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高等学校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应该只是观望、等待,也不能只停留在写写文章、发发议论上,更不可认为金融危机离高校较远,教学照常在进行,学校照常在运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认为高等学校不能游离于这场金融危机之外,应以这场危机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推动高校的发展和改革。

  1.高校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分忧,为国排难。高等学校人才集聚,精英荟萃,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信息库,可以为化解金融危机作出积极贡献。如我国政府决定拿出四万亿元人民币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些基础建设中去,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多做实事,多出成果,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高校应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项目经费,如果从四万亿元中申请到1%的份额,就有400亿。在为社会服务中,也可加强高校的装备建设、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在国家遇到困难、企业遇到困难、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国排难。在前几年的扩招中,高校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应抓住这次机遇,把高校基础建设搞好,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积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9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600万人,加上过去遗留的毕业生共700余万人。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犹如雪上加霜。目前从各级政府到高校、用人部门,都采取了应急措施,千方百计帮毕业生做好就业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前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主要是专科层次高校发展力度大,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为120万人,仅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6%,发达国家一般在15%以上,我国应占10%左右较为合理,即在校研究生应发展到370万人,尚缺25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仅23%(发达国家为67%),应发展到40%较为合理。因此,高等教育应继续发展。老大学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增量部分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为主,因此各类高校都有发展的平台。如果专升本教育、研究生教育每年增加六、七十万人,一方面可以缓解和延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六、七十万人的学历层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3.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调整改革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前些年,不少高校为了追求规模大、品种全,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不是从社会需求出发,而是一窝蜂发展“热门”专业,发展办学成本比较低的专业,如金融类、经济类、文科类及计算机专业等。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行业很不景气,下岗的人多,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无不与当时盲目设置专业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多次要求高校要调整专业结构、招生计划,但很难推动。在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冲击下,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高校应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应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出发,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凡人才市场不需要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专业应压缩招生数,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则增加招生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也要做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如我国高校经济类、金融类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不少是从西方照搬照抄过来的,把西方经济学、把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吹捧得很高,起了误导作用。我国高校应举一反三,全面梳理一下课程和教材,从金融危机的起源、发生、后果,来重新评价西方经济学、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4.积极从海外招聘高水平人才,充实高校教师队伍。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的金融部门、经济部门及大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家失去了工作,或因种种原因要换岗了。这是高校到国外招聘人才的好时机。去年12月,上海成立了“赴英美高层次金融人才工作团”到伦敦、芝加哥和纽约招聘银行、基金、证券、投资等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吸引了2千多人应聘,带回数千份资料,800多人签订了意向书。南京、杭州、北京、深圳等也纷纷组团去华尔街“抢人”。我国高校也应趁机去美欧“抢人”、“敛才”。

  这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多数是从我国大学毕业后到外国深造并留在外国工作的,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我国高校紧缺人才。把他们聘请到高校任教,从事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高校的校长、书记、学科带头人应亲自到国外去招聘本校、本专业所需要的人才。

  5.剖析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作为现实的反面教材。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失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金融部门的高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人文精神的失却造成的。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严重问题,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缺陷,反映了强大的美国存在着虚假繁荣,反映了从政府官员到银行家、企业家中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沦丧,缺少“道德的血液”。

  高校应组织有关的教师、学生认真研究剖析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现状、后果,有哪些经验教训,可编成案例供经济类、金融类学生作为教学参考书。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有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和问题,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大国责任、在世界上崇高威望,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中指出的:“有效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高校要以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中的深刻教训为反面教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优秀美德弘扬光大。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