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地方高校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09-11-12 浏览次数:589

  作者: 傅军栋 高海生 

    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是原行业部委办学时形成的高校。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高校以“为行业培养人才”为出发点办学,最终形成了具有较强行业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以行业发展为背景,学科专业的优势与行业相适应”。在世纪之交进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这些高校逐渐演变为教育部主管的直属高校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省属高校两类,由此结束了行业办学的历史。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区域经济、行业创新发展服务,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现实课题。 
 
一、具有行业背景地方高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对单位或行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需要避开的因素,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采用SWOT方法对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客观、理性的判断,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战略选择提供依据。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具有三点优势Strengths:一是学科专业行业特色明显、具有行业背景。这类学校在学科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主要服务于行业的发展需要。在学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中增加了针对行业企业特点的课程,实践环节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围绕行业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需要培养通用专业的毕业生,并因此受到行业用人单位的青睐。二是这类学校与企业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队伍。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专业应用领域,这些学校均形成了较强的、以行业为特色的学科群体,对解决行业问题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三是毕业生群体信息反馈便捷,有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这类学校的毕业生相对集中在一个行业。这样,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行业的需求信息,因而使学校的学科发展更容易与社会生产现状相结合、更容易培养出适合行业企业生产的劳动者。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具有五点劣势Weaknesses。第一,这类高校虽然从体制上消除了条块分割、学科单一等弊端,但学科单一、服务面窄的不足仍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尤其是一些为了保证行业需要而设立的具有行业特色且社会需求很少的学科专业,由于师资队伍、实验室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不可能全部取消,给学校的资源优化带来一定困难。第二,这类高校的原行业主管部门对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和扶持因管理体制的变化而逐渐减少,导致其发挥传统特色优势、为行业服务的空间收缩。尤其是原来比较好的通用专业的学科发展,由于已由原来面向行业需求转变为面向社会需求,因而成为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三,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后,这类学校需要与地方政府在办学方针、管理模式等重要领域不断磨合。在一定的时期内,这类学校的发展面临着是保持行业特色还是为区域经济发展起更大作用的矛盾时期,对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模式的连贯、甚至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第四,这类高校的基础专业研究相对薄弱、科研项目单一、学科优势不明显,无法在综合性科研项目或基础性科研项目中取得优势。没有行业支持后,其科研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第五,在各种大学排名和大学评价体系中,行业背景高校学科面窄、服务面窄的劣势开始凸显,社会影响力日益降低,面临不断被边缘化的威胁。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面临如下机遇Opportunities:第一,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政府对高等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二,高等教育思想正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企业用人也从原来的专业对口开始向高素质人才转变。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加强对企业用人机制的研究并在培养方式与学科建设方面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新的人才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了社会对教育投入的认可和支持,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四,随着国际教育机构与国内高校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第五,信息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第六,教育个性化、终身化等发展趋势,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面临三方面的挑战Threats):第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底子薄、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其教育竞争力相对较弱;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的教育资本和教育模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将对国内高校包括行业背景地方高校产生不小的冲击。第二,这类高校原来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工具化”人才,基本上没有考虑个性发展及人文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多数学生的专业面相对单一、创新能力较弱。第三,行业背景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以地方政府为主,在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与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会阻碍学校的决策及发展。 
 
二、具有行业背景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 
 
1. 战略思考 
通过SWOT分析,将其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组合,可以提出相应的策略。其中,SO(优势-机遇)策略表示使用强势并利用机会的策略,它是一种相对乐观的决策方式;WO(劣势-机遇)策略表示克服弱势并利用机会的策略;ST(优势-挑战)策略表示使用强势且避免威胁的策略;WT(劣势-挑战)策略表示减少弱势并避免威胁的策略,它是一种相对悲观的决策方式。我们认为,当前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可以进行如下两种策略的思考: 
第一,SO策略:发挥优势并抓住机遇。一是加强特色建设,与国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整合、交流,建立学科优势;二是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三是建立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的机制,加强对相关行业人才的培训及深造教育;四是加强行业科研优势,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第二,ST策略:发挥行业优势并积极应对挑战。一是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二是对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三是加强学校为区域化经济服务的学科建设力度。 
2. 建议及对策 
综合上述策略方针可见,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定位,为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此,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加强平台建设;以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技术为重点,建立起服务国家目标、满足行业需求的“拳头”学科;坚持走内涵与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优势力量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办好特色学科;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区域企业联合共建学科专业。 
其次,要依托行业背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走特色与为区域经济服务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此,要建立高校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化的平台——科技产业园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科技产业与地方企业的合作,这不仅可以为大学提供科研课题和资金支持、实现高校组织创新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且还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组织的社会地位。 
第三,处理好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与为区域经济服务之间的关系。行业特色是具有行业背景高校固有的先天条件。发挥和发展现有学科专业的优势,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基础;而与地方经济接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校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通过拓宽专业面向,就可以将优势学科资源服务于区域经济并对当地经济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晓平. 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 厦门:厦门大学,2006. 
2贵龙. 发挥原行业高校优势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 
3卢文忠,张锦高. 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行业特色高校核心充争力的提升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4尹伟伦. 建立原行业部属高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新机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5). 
5刘彩霞,孙杰. 区域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7,(5).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